2)第三四四章 地级才气_武唐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免得被扣上以大欺小的帽子,前面你所说,本座是否可以理解为人的欲望无穷无尽,以致催生诸多烦恼?与其如此,不如斩绝,一了百了。”

  萧业问道:“前辈怕是误解了,晚辈所谓的乐趣,并非占有后的满足感,流于表面的满足不可取,而是源于心灵的自在逍遥,并且人之欲望,有弊也有利,人如没了欲望,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?斩灭之后,还能剩下什么?”

  “你有话何不直言?”

  苏小小不耐道。

  萧业道:“人的欲望如念头,心猿意马,斩之不绝,与其苦苦压抑,何不听听圣人教诲?

  孔圣推崇克己复礼,《中庸》教人致中和、尊德性、道问学,《大学》又谓明明德,《书》曰: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,圣贤千言万语,只是教人存天理、灭人欲。”

  “存天理,灭人欲?”

  苏月儿师徒喃喃。

  “对!”

  萧业用力点头:“心灵是空泛的存在,又常常产生杂念,因此总要有所寄托,与其沉迷于物欲,不如寄托于天理。”

  其实凭心而论,理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不堪,后世之所以不敢谈理,全因清朝对理学作了断章曲意式的歪曲,乃至于阉割。

  在明代,如果一个大儒被冠以理学大家的称号,那是无上的荣誉。

  再说句现实话,论起祸害朝纲的程度,理学远不如心学,明末东林党人,多是心学门人,将心学泛道德化,用以攻击政敌。

  极致时,连武将在外打了败仗,都被扣顶道德不够的帽子,要多读圣人书,提高道德修养,才能打胜仗。

  而心学之所以能火,萧业自己都困惑,仿佛一夜之间,王阳明火起来了,连带心学也大火,萧业心学造诣深厚,不是他有独特的见解,实因后世研究心学者泛滥,他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。

  但对于理学,几乎没什么人研究,因为理学与假道学划上了等号,被污名化了,在现代儒家圈子里,研究心学是高大上,出书演讲,名利双收,研究理学则为人不齿。

  就问你一句话,你研究理学想干什么?是复辟封建余毒吗?

  由此可见,不论哪一种学术,都有积极进取的一面,只是后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,摘取某一段文章,将之曲解放大,儒家为何一再强调法先王?

  并不是说要复古,而是去除迷障,回归本源,这与修行中,后天返先天的道理是一样的,也与佛门的最高境界,大逍遥、大自在、大解脱与大圆满异曲同工。

  “何为天理?”

  苏小小又问道。

  萧业老老实实道:“我亦不知,或是一,或是天道,或是太极,反映在人身上,或是人性,又或者可用老子的一句话概之: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,无名,天地之始,有名,万物之母。”

  屋内一片默然,其实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