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章 华章堂_千山记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大馄饨,大馄饨,汤料精致又要与煮小馄饨仿佛。用大骨头汤,加透明的小虾皮、蛋皮,出锅时散入一小搓细细的水绿春葱末儿,青花瓷的汤匙轻轻在碗里一搅,香气扑鼻。

  谢莫如闭上眼睛,闻一闻这馄饨的鲜香,方心满意足的用起早饭。她每天坚持一早一晚的锻炼身体,故而身体很好。身体好,胃口肯定也不错,谢莫如一连吃了两碗馄饨,方心满意足的起身,挑了一身丁香色的衣裙换了,心满意足的去松柏院请安,然后同谢莫忧一道去华章堂念书。

  纪先生能被谢家聘为女先生,不只是因她在宫里做过女官,熟知礼仪。这位先生简直无所不知,一般这种人都有一种统称,名曰全才。纪先生是礼仪规矩也能教,琴棋书画亦知晓,甚至经史子集也有涉猎。谢家请她来过供奉,真不是她占谢家的便宜,而是谢家占了大便宜才是。

  昨日学画,今日则讲经。

  讲的不是和尚念的经,而是一本正经的十三经。春秋左传一开篇便是郑伯克段于鄢,微言大义,纪先生讲了一遍此篇的含义,分别对两个学生提问,谢莫忧不答,谢莫忧道,“所谓有因有果,郑伯有失光明磊落,共叔段野心勃勃也不是假的。”

  纪先生看向谢莫如,谢莫如道,“各有各的苦衷,左传上这样写,结局是这样,看看就罢了。”

  谢莫忧听此“高论”,忍不住道,“凡事总事出有因,倘其母武姜一碗水端平,想来也不至于兄弟阋墙。”

  自古至今,人们总喜欢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寻找无数理由。研究庄公兄弟的阋墙有什么意思,还真不如去念念道德经。谢莫如淡淡道,“郑庄公十四岁即位,郑庄公二十二年,郑庄公三十六岁时因共叔段谋反赶跑了他,共叔段又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便行谋反之事,庄公忍他二十二年,又没诛杀共叔段,算是仁至义尽。在我看来,庄公无甚错处。至于书上说,‘「郑伯克段于鄢。」段不弟,故不言弟;如二君,故曰克;称郑伯,讥失教也:谓之郑志。不言出奔,难之也。’。史官向来希冀人君是圣人才好,殊不知人皆有爱憎。庄公在位时,繻葛之战郑国击败周、虢、卫、蔡、陈联军,之后又击败宋、陈、蔡、卫、鲁等国联军,使得郑国空前强盛。庄公明主之资,为国君,施行强国之政,功绩辉煌,并无昏馈之举,算是善始善终之人。春秋多少人君,不如庄公者多矣。这些事不提,单拿出个兄弟阋墙的事来大书特书,可知史笔刻薄。故此,我说看看便罢了,不必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。”

  “至于,郑伯克段于鄢,此事想来是想警醒世人,娶妻娶贤。不然,娶得武姜这样的女人,当真是一人祸害三代。”

  谢莫忧与谢莫如一样的年纪,论长幼,不过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